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磅!2017中国好大学500强排名震撼发布(附青岛名单)

[复制链接]

46

主题

52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15:5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月27日,上海软科正式发布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排名展示了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500所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位列前三。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依次排在4-10名。地方高校中表现最好的是苏州大学(28名)、首都医科大学(42名)、福州大学(44名)和上海大学(50名)。



  据悉,此次排名调整了综合排名的门槛要求,所有本科招生规模在100名以上且发表论文数量在100篇以上的大学均被纳入排名。

 
  在今年的榜单中,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学校得以在综合排名上崭露头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7名)、上海财经大学(38名)、中央财经大学(44名)、北京协和医学院(52名)等顶尖财经大学和医科大学表现抢眼。

  值得注意的是,青海大学和西藏大学今年则首次进入综合排名名单。此外,有不少去年上榜的学校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今年的排名中取得了突破,深圳大学(89名)和华侨大学(100名)双双跻身中国百强大学之列。

100-500名大学名单
☟☟☟



  据了解,今年的排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之外首次增加国际化评价维度,引入了留学生比例指标,以考量内地各个大学的国际声誉、以及提供国际化教育环境的能力。

重点看这里↓↓↓↓
嗯,没错,咱们有七所大学进入排名,团团嫚还有好消息告诉大家。
详情,请继续!
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国海大、海大(OUC),原名,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为北极大学联盟、IAMRI联盟、海洋大学联盟成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牵头高校,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内地排名第33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千人计划重点建设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入选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青岛大学(Qingdao University),简称青大(QDU),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青岛科技大学(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原化学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是国内第一家设立橡胶专业的高等院校,亚洲唯一的橡胶专业领域高校 。曾先后隶属国家轻工业部、国家化学工业部,现为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被社会称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山东科技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山科,建校于1951年,在济南、青岛、泰安三地办学,学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青岛理工大学(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的省属重点大学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青岛农业大学(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一所山东省属高校,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51年的莱阳农学院,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由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
剑桥大学校徽
青岛这么好,我也要来!
青岛敞开大门迎大学建校800余年的英国剑桥大学首次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一次是山东青岛。
    2月9日,剑桥大学、山东大学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共建创新转化学院和国际创新转化教学实践基地。据悉,这是剑桥大学在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签署的合作备忘录。
    对这座著名的北方海滨城市而言,此举仅是其引进名校资源的一处缩影。从2011年至今,青岛已持续引入29所国内外知名大学,仅2016年就有11所大学先后入驻,其引进大学的力度与规模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昔日青岛以坐拥国内七成海洋人才而著称,如今,伴随“高校朋友圈”日益扩容,其教育资源的布局愈加宽广。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如此解释。
    敞开门迎大学背后,一座城市的发展之道尤为引人注目。
    痛点:不得不做,非做不可
    1929年,教育家蔡元培曾说:“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之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但这座城市的主政官员不得不直面青岛一度遭遇的尴尬。
    来自青岛市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工委”)的一项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15座副省级城市中,青岛的GDP位列第7,而拥有的高校数量仅居第12位,GDP落后于青岛的西安拥有73所高校,而青岛仅有25所。
    “大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一流的城市一定要有一流的大学来支撑。青岛的高等教育规模和实力应与其经济总量和城市地位相匹配,以支撑城市发展的后劲。”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书记、青岛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坦言。
    这远非全部。
    事实上,随着这座城市空间格局的拓展和转型之需,“求才若渴”已成为各方共识。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青岛城市格局将得以极大拓展,城区的放大将带来人口规模的增长和产业规模的提升,同时意味着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和承载能力的提高。
    而转型业已成为这所建制126年的城市亟须攻克的重要发展课题。当前,青岛市委市政府将蓝色引领作为经济发展主导战略,全力打造“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引导青岛从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转型为以高新技术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化城市。
    “不得不做,非做不可。”邓云锋这样描述青岛吸纳高校资源的急迫程度。2011年,青岛密集引入国内外大学之举正式拉开帷幕。截至目前,已签约引进的29所大学中,不乏有大学选择青岛作为首次在外办学地。
    “我们选择青岛,很重要一点是根植于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晖介绍。成立于2014年年底的该学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在异地设立的首个研究院,校长樊丽明期待借此实现财经文化的“南水北调”。
    2016年9月成立的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同样是复旦大学在上海地区之外设立的首个研究型教育园区。
    支持力度大同样是吸引众多知名高校的重要原因。2016年2月,青岛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被视为政府务实之举。
    意见严格规定引进高校的条件:国内外知名高校,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
    之所以设定“门槛”,青岛市委高校工委综合处处长李晓元解释:“我们本着优中选优的思路,希望能把真正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过来。”
    意见出台前,李晓元和同事们四处奔波,上门谈合作;意见出台后,主动找上门的国内外高校络绎不绝。
    “没有高水平的大学撑不起高水平的城市,这件事青岛现在不做,未来将失去发展机会。”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冷静评价。
    难点:落地之后,如何生根
    一一打量目前已引进的29所大学,灵活的引进模式可见一斑:或建大学校区,或成立研究生培养机构,或建立兼具科研和成果转化作用的研究院,或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模式各具特色,无不被寄予厚望。
    然而,引进只是开始,如何让其真正长久地扎根,更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我们绝不能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推进、落实引进高校的扶持政策上,必须转变观念,狠下功夫。”青岛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刘鹏照强调。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一系列崭新的体制机制为这些入青高校量身打造。
    针对被引入的高校研究院,青岛特地设立事业法人主体和企业法人主体“双轨制”,以便更加灵活地适应政策形势变化,实现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和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
    这一机制究竟有多灵活?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咸良深有体会。
    从2015年正式入驻青岛蓝谷,该研究院开始打造15个以海洋工程为主攻方向的专业化研究所。目前入院科研人员110人,包括一位院士和30多位“千人计划”和“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领军人才。同样是这家研究院,不仅注册成立了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时,经青岛市批复设立事业单位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
    咸良介绍,为便于承担科研任务、引进人才,研究院会启用事业单位身份;而涉及成果转化转移时,会启用市场主体身份,在公司平台上实现。
    “‘双轨制’运行过程中,我们同时融入科技金融、科技孵化基金、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等,逐渐形成多点共赢的自运营循环体系。”咸良说。
    另一项管理机制创新,则是鼓励高校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的理事会由19名成员组成:9名上海财经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9名青岛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1名独立理事。
    “因为是异地办学,单纯由校方或当地任何一方管理,都容易出现‘管得太多’或‘管不到位’等问题。”在该院执行院长姜晖眼中,这一管理模式便于更好整合资源、充分协调。
    从一片空白到初具雏形,一路借鉴、摸索,富有创新因子的青岛经验逐渐成为吸引优质高校资源的“金字招牌”。
    看点:办学层次将更加完善
    成立于2012年的青岛蓝谷是中国唯一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新城,成立伊始便启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校资源的相关工作,迄今已入驻20家高校院所,它们的到来不啻于一场科技风暴的席卷。
    “这些高校院所提供了不同层次的人才支撑,同时带来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实现了技术‘最后一公里’的孵化。此外,它们和‘国字号’科研机构一样发挥着科研公共平台的作用。”青岛蓝谷管理局招商促进处处长程谋松介绍。
    令咸良和他的同事大为欣喜的是,经前期密切合作,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联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立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这将为海洋国家实验室和海洋科学家提供技术支撑。
    除了已培养几百名金融及相关行业发展高层次人才,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的教授已开始主笔地方金融业发展规划,青岛也已成为这所大学最活跃的校友网络中心。
    依据青岛市政府出台的意见,到2020年,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至50所以上,研究生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
    面对不少专家提到引入高校重理工科、少人文社科的质疑,青岛市政府已适时调整引进战略: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建立研究院,着力培养社科类管理类人才。
    在未来的引进版图中,青岛还将进一步完善办学层次,坚持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完善对来青高校的管理服务机制,除提供保障外,还将对引进高校做好日常管理及绩效评价,对其服务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行评估激励。
    “引入后,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高校的智力支持作用,包括优惠政策和建言反馈渠道,尚需更多顶层设计。”冷静建议。
来源: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综合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